| |||||
| |||||
一心一意謀發展,一言一行思質量,一斧一鑿求創新,一枝一葉累高臺。 如今我國經濟已從“速度時代”邁向“質量時代”,“數量”上的同質化競爭也逐漸轉變為“質量”上的差異化競爭。顧客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石,而工程質量優劣是顧客滿意與否的直接體現。對此水環境公司文安江水置換項目自開工以來,積極唱響質量管理“四部曲”,嚴把質量關,爭創優質工程。 逐一擊破 吃透圖紙 設計圖紙是一切施工的根本,為吃透圖紙細節,提升施工水平,文安江水置換項目首先將施工圖紙整理劃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輸水管道工程,另一類為新建配水站、水廠維修及村內管網改造。分類后,項目人員又利用工具將其每張圖紙拆分成多個分部單元,逐一擊破。 項目要求,每名質量管理工作人員都要熟記土建工程中的不同管徑對應的開挖尺寸、溝槽回填每層壓實度合格標準;精確掌握各類試驗合格質量驗收標準,明細各類施工分級要求;仔細研讀各類混凝土結構工程的體型圖和鋼筋圖,掌握區分不同施工材料型號、布置、養護要求。為此,項目設計了一套詳細的拆圖方法,在質量管理人員中實施推廣,通過拆封圖紙細節,將一張張設計圖化整為零,吃透圖紙內容,從源頭上控制工程質量驗收標準。這種讀圖方法在項目取得了良好反響,質量人員的讀圖速度和讀圖水平取得了顯著提高。 有章可循 有據可依 無規矩不成方圓,項目要求一切質量驗收工作都必須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對此質檢部根據施工圖紙中各部分施工內容,通過網絡對所需質量驗收規范進行下載、并整理歸檔,保證各項驗收依據的合法性、合規性和合理性。 為進一步提升全體質量人員管理水平,項目部開展了多次質量制度、質量驗收規范及相關法律宣貫和培訓學習,重點結合項目施工實際開展了一些專項內容學習。例如針對重點施工部分現澆筑混凝土檢修井閥室,項目要求每名人員進行“三檢制”終檢質量驗收時,必須攜帶檢修井體型圖、鋼筋圖圖紙、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標準等驗收依據。為強化驗收規范,項目共制定17行質量管理制度,累計搜集86個質量相關的驗收規范,確保每項質量驗收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為工程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卡住標準 嚴格驗收 為強化“質量第一”的責任意識,項目嚴把質量關,對原材料、現場施工關鍵工序等環節卡住標準。 質檢部制定了“三卡”原則:卡原材料進場落地驗收,必須嚴查質量保證證書,如缺失資料必須補充完整后方允許進場,否則一律退場處理;卡原材料規格驗收,每件原材料的尺寸公差、外觀質量都要嚴格測量規格尺碼,超過規范允許偏差一律不允許進場;卡工程實體各工序質量驗收,驗收時對各項施工數據、外觀效果、養護程度等嚴格驗收,對于不符合設計要求或超出允許偏差范圍的,必須立即進行整改返工,驗收合格后方能進行下一工序。 多措并舉 創新管理 項目總結工作經驗,聚焦工程質量的關鍵風險點,開展質量隱患排查,建立動態臺賬,針對頻發、易發的質量問題,從人、機、料、法、環、測六個方面逐一找到末端因素,創新制定多項行之有效的管理、技術措施。 項目組織三維可視化質量標準培訓,改變單一言傳說教的模式,充分利用BIM建模、智慧系統平臺、VR、AR等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全體項目人員的質量感知意識。結合項目實際,收集各項工序動畫演示視頻,采用邊看邊講解的模式進行入場質量培訓教育,逐漸實現質量意識從“要我優質”到“我要優質”的跨越。 通過視頻監控系統,不定時抽查現場施工情況,隨時直插現場,將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同時注重質量問題反饋,分析偏差原因,制定后續預防措施。 通過項目區域化網格管理,壓實“三檢制”,實現三級質量管控,壓實自檢、復檢、終檢各級質量職責,狠抓責任落實,踐行質量主體責任,全面提升工程質量。 就這樣,文安項目通過吃透圖紙、嚴守規范、三卡驗收、創新管理“四部曲”牢牢把控了項目質量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質量工作每個細節都馬虎不得,只有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才能規避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發生,為工程建設零質量事故保駕護航。 | |||||
[打印頁面] [關閉窗口] |
瀏覽: |